來源:鐵行網 日期:2014-07-08
7月1日,鐵路進入為期2個月的暑運時間。鐵路總公司結合客流特點和新的列車運行圖,以“安全出行、方便出行、溫馨出行”為目標,出臺2014年暑運方案。此次暑期運行圖自7月1日零時起實施至8月31日24時結束。預計,為期62天的暑運將發(fā)送旅客4.4億人。暑運期間,高鐵、客運專線將實行高峰運行圖,最大限度地組織動車組重聯(lián),采取加掛車輛、合理編組運行燈方式增加直通能力。筆者認為,此次新圖,暑圖齊發(fā)力,不僅僅提升客運專線的運輸能力以及部分旅客列車運行速度,更是為提高普速列車服務品質提供“鍛煉機會”。
調圖后,全國鐵路開行旅客列車總數(shù)達到2447對,其中動車組列車1330對,綠皮車等普通列車退出歷史行列。放眼全國鐵路網,可用“公交化”程度更加明顯來形容列車行駛狀態(tài)。以濟南局而言,濟南到北京的G字頭和D字頭列車數(shù)量增加到76趟,平均每5-10分鐘就有一趟列車出發(fā),客運專線普遍實行日常、周末、高峰三種運行圖。
在這種高頻次、多選擇的大背景下,不乏摻雜著質疑聲。有專家認為對一些對速度不敏感而對價格很敏感的乘客來說,隨著動車線路的逐步增多,夕發(fā)朝至線路的逐步減少,對低收入人群來講,是一個很無奈的事,使他們的選擇范圍相對減少了。任何事情的產生、發(fā)展都是伴隨著“爭執(zhí)”不斷改進,從而形成最優(yōu)效果。筆者認為,這種質疑聲多少帶著想吃“蛋糕”卻要“饅頭”價格的心態(tài),與當下這個快速的發(fā)展的經濟社會存在些許脫節(jié)。近些年,隨著金融危機,貨幣緊縮再到社會物價普遍上漲一重重壓力分布在企業(yè)及個人的身上,使大家在不容樂觀的經濟條件下,努力改變、奮斗,但在這樣社會背景下鐵路基本票價一直保持不變。對于質疑聲中所提到的部分人員選擇范圍相對減少了的話語,筆者認為鐵路部門一直在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階層民眾的出行需求,在高鐵開行的同時,普速列車也在開行。高鐵發(fā)展是時代需要,是發(fā)展需要,是社會進步的必然。鐵路部門在多方調研,結合客觀條件、軟、硬件設施設備、人員情況,制定出科學方案,從而助力鐵路運輸“公交化”,滿足更多百姓的出行需要。鐵路部門實施這樣的具體措施,使出行的旅客輕松做“加法”,而非專家們提到的“減法”結果。